13653854355

学习红旗渠巨匠精神,打造德知盈优质企业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0

学习红旗渠巨匠精神,打造德知盈优质企业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红旗渠 英文名Red Flag Canal)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


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林县小报报道红旗渠。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红旗渠风光 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

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成为河南省第8家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例。

2015年,红旗渠建成50周年。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牛岭山村,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一路行走,一路感悟。每走一段就有一个界碑,这是当年修渠时,为保证质量,刻下的责任界碑。这既是一种责任的展示,也是一种荣誉的记载。到了青年洞前,有一队党员正冒雨站在青年洞旁,高声地重温入党誓词,声震山谷。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当时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县委决定成立一支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继续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凿通了隧洞。后来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就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就能搬山头。”林县人民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比钢铁还硬、用炮炸不烂的豪情壮志。

 离开青年洞,雨还是一直下。我收获了一身红旗渠的雨水,也见证了红旗渠的壮举,还感受到了了不起的红旗渠精神。此行受益匪浅。


2020年5月29日,德知盈企业管理服务团队部分人员第二次团建前往红旗渠,本次主要学习《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旧址、走红飘带、水长城、重走扁担精神为民路等。红旗渠精神带来地启示:只要努力踏实地干下去,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就能带着大家一块致富,实现脱贫致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德知盈企业管理服务团队部分人员赴林州市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身临其境的感受红旗渠精神。


流传了几千年的神话故事,出自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流淌了半个世纪的红旗渠,出自劳动者坚韧不拔的实干。红旗渠就像一个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符号,高悬在太行山上,让人仰望,更带给人精神力量的震撼。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现代人应该向那些勇于献身的前辈们学习、致敬

 


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确保党和国家永不变质;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继承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为西部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坚持两个务必,端正党风政风。在成绩面前,党员应该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应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今天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牢记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核心内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骄奢淫逸的享乐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修建红旗渠的十年,无数党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种奉献无私到命都可以不要,共产党就是为群众无私奉献才赢得了民心!"正如当年在修渠中光荣入党的特等劳模任羊成所言,"那时都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然后是共青团员顶上去,群众紧紧跟着我们……我最佩服的就是共产党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现在一些干部吃不了苦、贪图享乐、不求进取,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对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渊。因此,红旗渠精神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分水闸,重走「红飘带」,攀登「水长城」,观摩红旗渠重点工程---青年洞,深入了解当年修渠历史背景,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生动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沙盘模型、影视纪录片以及实际的观摩体验,更近距离体验到了当年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铲、一双手战天斗地,修筑红旗渠的艰难困苦。


红旗渠又称“引漳入林工程”。上世纪60年代,10万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情壮志,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10年,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的生产、生活条件。这项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德知盈企业管理团队表示,今后工作中,一定自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实事求是探规律,与时俱进强素质,践行宗旨增党性,求真务实谋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在建设幸福新中联的历史征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德之盈的高品质服务增光添彩。 

 这一次的红色之旅,德知盈企业管理服务团队共同感受着红色教育,仿佛时空穿越般,又回到那个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年代,种种场景历历在目,看似转瞬即逝,实则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踏实干事!

德知盈是创新型、综合型、科技型的法律服务品牌,主体公司为河南徳知盈法律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控股河南德知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德知盈(北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德知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河南惠发律师事务所为依托,整合优质专业财税公司,聚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代理人、创业辅导师及各领域行业专家,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优质定制、卓有成效的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

德知盈法律服务团队法律诉讼业务专业领域为: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交通事故、法律咨询、合同纠纷、劳动工伤、建筑工程、医疗事故、债权债务、人身伤害、地产纠纷、刑事诉讼。我们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线上法律咨询服务,牢记使命,践行公益,敢于担当,普法先锋!

返回列表
法律诉讼 LEGAL PROCEEDINGS
Copyright © 2002-2017 版权所有©德知盈集团